水稻爆腰將直接影響稻谷碾米時的碎米率,從而影響稻谷的出米率,也就是影響它的產(chǎn)量和經(jīng)濟價值。因此我國干燥標準規(guī)定:稻谷干燥后爆腰率的增值不得超過3%。
由于稻谷在干燥時其外殼起著阻礙籽粒內部水分向外表面轉移的作用,所以稻谷就成了一種較難干燥的糧食。試驗表明,稻殼、稻米和稻糠的干燥特性是不同的,其平衡含水率也各不相同,因此不能把稻谷看成是均勻體,而應看作是一種復合體。
綜上所述,稻谷干燥后的品質就成為關鍵問題。即稻谷干燥不僅要求生產(chǎn)率高,爆腰率低,而且還應保證整米率高。
美國的研究表明,稻谷干燥時的整米率不僅和介質溫度有關,而且與空氣的相對濕度也有一定關系。熱風溫度增加,則整米率降低,相對濕度增加,則整米率增加。為了解決稻谷干燥后的爆腰率問題,一般采用干燥-緩蘇工藝。即干燥以后將稻谷放入緩蘇倉中保溫一段時間,使籽粒內部水分向表面擴散,降低籽粒內部的水分梯度。然后再進行二次干燥,這樣就可以減少爆腰率。
但是在干燥過程中增加一個緩蘇過程,勢必降低水稻干燥機的生產(chǎn)率。因此合理的選擇緩蘇時間,便成了水稻干燥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