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礎劃線:
首先埋設中心標板、基準點,作為設備安裝和以后檢修找正的依據(jù)。確定兩端中心基準,畫出基礎縱向中心線,畫出各檔橫向中心線,以及傳動裝置軸向中心線。當出現(xiàn)一部分或大部分或分地腳預留孔位置依移過大,可以考慮在允許的范圍內(nèi),適當移動中心線位置,以促成大部分預留孔進入工作位置坐標。調整后的各檔中心點,必須在一條縱向中心線上,橫向中心線必須垂直于縱向中心線,橫向中心線的縱向距離必須與實測的各檔中心距相符合。
2、設置墊板:
確定墊板的合理布局,注意墊板應盡量靠近地腳螺栓和布置在載荷的重心位置上,以防墊板受力不均。每組墊板數(shù)量不得超過5塊,較厚的墊板放上下,薄的放中間,摞放整齊接觸完好,當調整不能完全重合時,接觸面積應大于80%。 最下面的墊板與基礎應有足夠的接觸精度,以基礎接觸密實,放置平穩(wěn),不得有空角晃動現(xiàn)象,并且保證墊板上下在縱的方向斜度與基礎相同,橫的方向上要基本水平。
3、機座劃線:
利用光學經(jīng)緯儀、激光準直儀或精度較差的拉線法,進行托輪底座橫向找平找正,縱向找斜度反復數(shù)次,直至坐標位置、橫向水平、縱向斜度達到要求為準。 再進行前后兩托輪底座總體互位找正。前后底座縱向中心線必須在同一直線上,偏差小0。5MM。以上調整可借助底座兩端的調節(jié)螺栓配合進行。
4、裝配地腳螺栓:
調整好螺栓露出長度,即可進行預埋孔二次澆注。澆注時確保托輪底座不得出現(xiàn)任何位移與變動。調整各托輪至正確位置,要保證每組托輪至縱向中心線距離相等,托輪軸中心線平行于縱向中心線,其平行度誤差小于0.1mm/m。調整后托輪底座上的擋輪裝置正確位置,使擋輪軸心線與縱向中心線重合。擋輪靠出料端的一只可與輪帶斜面接觸,另一只擋輪與輪帶間應有小10mm的間隙。裝配筒體及傳動大齒輪。調節(jié)各配合尺寸的間隙,誤差小于0.2mm,按分段筒體的對接標記裝配筒體及大齒輪,緊固絞制定位螺栓及其它聯(lián)接螺栓。筒體較短時,整體裝配好出廠,該工序可省略。起吊就位。使筒體裝置平穩(wěn)地落到前后托輪上面,若筒體較長較重,整體吊裝有困難,可根據(jù)實際情況依次分段吊裝,但必須制定具體方法和所需輔助支承架、工具等安全措施。
5、安裝小齒輪組裝:
根據(jù)中心標板矯正小齒輪組裝正確位置,與大齒輪橫向中心線誤差小于2mm. 調整大小齒輪頂間隙,其齒頂間隙為0.25模數(shù)(標準齒隙)加上大齒輪熱膨脹量,應注意齒頂間隙在大齒輪徑向跳動最大處測量與確定。調整大小齒輪接觸精度,其齒面接觸印痕沿齒長不小于70%,沿齒高不小于40%。直聯(lián)型的傳動裝置沒有小齒輪組裝。
6、安裝傳動裝置:
以小齒輪為基準,依次安裝減速器與電動機及相關聯(lián)軸器,各傳動軸線與縱向中心線平行,誤差小于或等于0。05%。澆注相關地腳螺栓,澆注過程中同樣確保各傳動部件不準出現(xiàn)任何位移與變動。
7、安裝進出料裝置:
分別安裝前后進出料箱,并控制進出料箱上密封處斜法蘭與筒體兩端周邊間隙均勻,筒體轉動時周邊間隙誤差小于10mm。
上述工作全部做好后,進行二次灌漿,對灌漿的要求應按土建設計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與灌漿有關的安裝復查,調試工作同步進行,以確保烘干機的安裝質量。
烘干機的故障排除:
1、烘干后的物料水分含量大于規(guī)定數(shù)值,其消除方法是控制烘干機的生產(chǎn)能力,加大或減少熱量的供給。
2、滾圈對筒體運轉有擺動,其原因是滾圈的凹形接頭側面沒有夾緊,消除方法是用墊板使?jié)L圈和凹形接頭保持均勻且夾緊適當,防止過緊而容易發(fā)生事故。
3、大齒輪與小齒輪的嚙合間隙被破壞,其原因是a.拖輪磨損b.擋輪磨損c.小齒輪磨損其消除方法是根據(jù)磨損情況進行車削或更換,也可以反面安裝或成對更新。
4、通體振動,其原因是a.拖輪裝置與底座連接被破壞,消除方法是校正緊固連接部位,使其處于正確位置;b.滾圈側面磨損,消除方法是根據(jù)磨損徹程度,對滾圈進行車削或更換。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xù)關注我們的官方網(wǎng)站,環(huán)球糧機網(wǎng):http://weddingmemoe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