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倉儲糧長期處于低溫低濕環(huán)境,糧情穩(wěn)定,品質(zhì)變化極為緩慢,其中品質(zhì)指標以發(fā)芽率和脂肪酸在儲藏期中變化較為明顯,綜合洛陽地區(qū)地下倉與房式倉不同年限小麥發(fā)芽率變化列表7-8如下。 表7-8 地下倉與房式倉不同年限小麥發(fā)芽率變化 |
貯藏年限(年) | 地下倉發(fā)芽率% | 房式倉發(fā)芽率% |
1 | 94 | 94 |
6 | 97 | 44 |
8 | 94 | 47 |
8 | 94 | 47 |
9 | 98 | 40 |
10 | 87 | 29 |
由表7-8看出,其發(fā)芽率是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而降低,房倉儲藏小麥下降甚快,第六年從94%下降到44%;地下倉儲存六年發(fā)芽率仍保持到97%,儲存十年還高達87%,脂肪酸和酸度的變化,一般都隨著儲存年限的增加而增大。房式倉因溫、濕度變化大,增值大于地下倉。如房式倉儲存十年的小麥,脂肪酸為45、15,地下倉則為24、33(表7-9)。
表7-9 地下倉與房式倉儲存小麥脂肪酸的變化
倉型 | 房式倉脂肪酸
KOH毫克/100克干基平均值 |
樣品數(shù) | 地下倉脂肪酸
KOH毫克/100克干基平均值 |
樣品數(shù) | |
年限(年) | 0.5 | 14.29 | 7 | ||
1 | 18.44 | 6 | 16.17 | 3 | |
2 | 20 | 3 | 20.15 | 1 | |
3 | 35.38 | 1 | 23.41 | 2 | |
4 | 32.03 | 1 | |||
6 | 33.84 | 1 | 22.39 | 1 | |
7 | 39.59 | 2 | 24.24 | 6 | |
8 | 35.05 | 7 | 24.42 | 5 | |
9 | 38.76 | 8 | 24.15 | 3 | |
10 | 45.15 | 8 | 24.33 | 2 |
據(jù)山東長島(高緯度低溫區(qū))報道,面粉、大米在地下儲藏3年,玉米粉在地下儲藏1.5年,各項化驗指標變化不大,色澤、氣味、熟食品嘗均屬正常。面粉大米儲藏6年,玉米粉儲藏2.5年,質(zhì)量雖有降低,但尚可食用。如果在地面?zhèn)}常規(guī)儲藏大米面粉2年,玉米粉半年,就會發(fā)酸變苦,有的甚至不能食用。種用品質(zhì)方面,玉米、小麥、綠豆地下儲藏9年,大豆地下儲藏6 年,發(fā)芽率分別為88%、95%、98%、83%。
據(jù)河南省靈寶縣501庫報導,為探討地下倉不同儲藏年限的小麥生理變化規(guī)律,從1978年到1982年在洞口大隊農(nóng)科站作了田間種植試驗,對儲藏年限最長的兩個庫存小麥連續(xù)4年進行了原種與復種和對照試驗。試驗結(jié)果表明,經(jīng)過10年到15年的地下儲藏的小麥,種子活力稍有衰減,從產(chǎn)量看,原種稍低于復種,復種又稍低于當年優(yōu)良品種,但是相差不大。詳細結(jié)果見表7-10。
表7-10 地下儲藏10--15年的小麥田間種植實驗情況
試驗年限 | 1978---1979 | 1979---1980 | 1980---1981 | 1981---1982 | |||||
儲藏年限 | 10 | 12 | 11 | 13 | 12 | 14 | 13 | 15 | |
發(fā)芽率% | 原種 | 98 | 94 | 75 | 78 | 85 | 78 | 86 | 80 |
復種 | 96 | 98 | 91 | 89 | 90 | 90 | |||
穗粒重(克) | 1.13 | 1.09 | 1.7 | 1.2 | 穗粒數(shù)(個)36 | 33.7 | 31.2 | 25.3 | |
千粒重(克) | 29 | 33.2 | 34 | 35.3 | 32.9 | 30.9 | 22.6 | 22.2 | |
折畝產(chǎn)(公斤) | 原種 | 230 | 210 | 298 | 326 | 168 | 166 | 212 | 226 |
復種 | 314 | 300 | 184 | 184 | 245 | 226 | |||
良種對照畝產(chǎn)(千克) | 267 | 210 | 306 | 332 | 160 | 160 | 394 | 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