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蟲害 儲糧害蟲生長繁殖的最適溫度25---35℃,溫度低于12℃時一般不能繁殖危害。糧食水分小于12%時害蟲也不能正常生長繁殖。 根據(jù)溫度、水分對儲糧害蟲活動的效應(yīng),我們可將地下倉溫劃分為三個區(qū)域。 (一)低溫區(qū)地下倉 高緯度低溫區(qū)的地下倉,倉溫常年維持在15℃以下,這個溫度低于一般害蟲的發(fā)育始點(diǎn)溫度,故能有效抑制蟲害。如山東長島石洞倉,倉溫常年保持在13.5 |
---14.5℃,害蟲隨糧入倉后,不能正常發(fā)育繁殖,存活200---300天,就會自行消亡。但這與倉內(nèi)溫度亦有密切關(guān)系,如果倉內(nèi)溫度高,則玉米象、地中海螟蛾等個別蟲種與螨類亦能少量產(chǎn)卵繁殖,不過它們完成一代所需的時間大大延長(見表7-5)。
表7-5 幾種儲藏害蟲在地下低溫庫內(nèi)生繁情況
倉蟲名稱 | 飼養(yǎng)頭數(shù) | 生活條件 | 生繁情況 | ||||||
倉溫℃ | 倉濕% | 飼料水分% | 飼料品種 | 3個月 | 6個月 | 9個月 | 16個月 | ||
玉米象 | 50 | 14.5 | 86 | 14.2 | 大米、玉米 | 120 | 1190 | 2365 | 3569 |
玉米象 | 50 | 14 | 76 | 13 | 大米、玉米 | 49 | 152 | 252 | 478 |
玉米象 | 50 | 14 | 63 | 12.3 | 大米、小麥 | 10 | 10 | 2 | 0 |
鋸谷盜 | 20 | 14.5 | 86 | 14 | 大米、面粉 | 7 | 5 | 3 | 0 |
赤擬谷盜 | 50 | 14.5 | 76 | 14 | 大米、面粉 | 40 | 32 | 1 | 0 |
印度谷蛾幼蟲 | 100 | 13.5 | 71 | 13 | 大米小麥玉米 | 85 | 1 | 0 | 0 |
粉螨 | 100 | 14 | 56 | 12.2 | 面粉、小麥 | 76 | 53 | 32 | 7 |
粉螨 | 100 | 14 | 61 | 12.9 | 面粉、小麥 | 250 | 比過去增多 | 數(shù)不清 | 數(shù)不清 |
粉螨 | 100 | 14 | 86 | 14 | 面粉、小麥 | 大大增多 | 數(shù)不清 | 數(shù)不清 | 數(shù)不清 |
?。ǘ?zhǔn)低溫區(qū)地下倉
中緯度準(zhǔn)低溫區(qū)的地下倉,倉溫常年可以維持在20℃以下,害蟲繁殖和蟲種范圍受到一定限制,以舟山石洞庫為例,糧食入庫時,有不同密度的玉米象、大谷盜、長角谷盜、赤擬谷盜、鋸谷盜、米出尾蟲、螨類和蛾類,儲藏一段時間后,常見的儲糧害蟲主要只有玉米象、螨類和書虱。處于準(zhǔn)低溫區(qū)的地下糧倉,倉溫高低、糧食水分大小是害蟲消長的重要因素。倉溫低,糧食水分小,害蟲生長緩慢,甚至自行消亡,D407倉倉溫17.5℃,倉濕60%---63%,秈稻(水分11.9%)、秈米(水分12.7%)、秈糙(水分12.8%)內(nèi)的玉米象成蟲經(jīng)2 個月全部死亡。D405倉倉溫17.5℃、倉濕75%,秈稻原水分11.9%,玉米象經(jīng)2 個月也全部死亡;而秈米原水分為12.7%,半年后玉米象成蟲由200頭繁殖到5116頭,增殖25.58倍,秈糙米在75%濕度中儲藏半年,水分可能已增至14%---15%。
?。ㄈ┑途暥瘸貐^(qū)
低緯度常溫區(qū)的地下倉,倉溫常年保持在21℃以上,例如福建東山729地下石洞庫,倉溫常年保持23---25℃;廈門市地下石洞庫,倉溫常年保持22---25℃;廣西北海地下石洞庫,倉溫常年保持23---25℃;廣東南澳地下石洞庫,倉溫常年保持21---23℃。這些地區(qū)的地下倉都能避免害蟲的生長繁殖,但地下倉的蟲種范圍及密度都比同一地區(qū)的房式倉要低。
地下糧倉發(fā)生害蟲的部位,地下土洞庫多在糧堆表層及門洞擋板附近。一般以糧面表層30厘米左右的深度容易發(fā)生。這與倉內(nèi)濕度影響糧堆上層水分的變化相吻合。在地下倉倉蟲種類上,米虱和螨類較為普遍。不僅在低緯度常溫區(qū)地下庫可以發(fā)現(xiàn),而且在中緯度準(zhǔn)低溫區(qū)地下庫也可以發(fā)現(xiàn)。
二、微生物
水分是微生物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沒有水分生命就不能存在。細(xì)菌基本上生活水中。放線菌和霉菌的基質(zhì)菌絲生活在水溶液中,氣生菌絲生長潮濕的空氣里。在地下倉內(nèi),當(dāng)濕度大時,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空氣干燥對細(xì)菌在空氣中生存和傳播都不利,霉菌菌絲也易失水萎蔫,停止其生命活動,所以基質(zhì)的水分和空氣濕度對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有很大的影響。糧食上霉菌孢子萌發(fā)的最低AW值見表7-6。
表7-6 糧食上霉菌孢子萌發(fā)的最低AW值
霉菌名稱 | 孢子萌發(fā)最低AW | 霉菌名稱 | 孢子萌發(fā)最低AW |
薛氏曲霉 | 0.65--0.73 | 黃青霉 | 0.79 |
匍匐曲霉 | 0.71 | 桔青霉 | 0.8 |
阿姆斯特丹曲霉 | 0.7 | 圓弧青霉 | 0.81 |
赤曲霉 | 0.7 | 癭青霉 | 0.8 |
局限曲霉 | 0.75 | 常見青霉 | 0.81 |
白曲霉 | 0.72--0.75 | 小刺青霉 | 0.8 |
米色曲霉 | 0.76--0.78 | 鮮綠青霉 | 0.81 |
溜曲霉 | 0.78 | 擴(kuò)展青霉 | 0.83 |
黃曲霉 | 0.78 | 島青霉 | 0.83 |
土生曲霉 | 0.78 | 軟毛青霉 | 0.81 |
黑曲霉 | 0.77 | 展青霉 | 0.81 |
構(gòu)巢曲霉 | 0.78 | 細(xì)交鏈孢霉 | 0.94 |
總狀曲霉 | 0.88 | 臘葉芽枝霉 | 0.95 |
黑根霉 | 0.9---0.92 |
溫度對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及存活也有極重要的作用。各種微生物只能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nèi)生長。在適應(yīng)的范圍內(nèi)可分為三個溫度基點(diǎn):即最低溫度、最適溫度和最高溫度。在最適溫度范圍內(nèi),微生物生長最旺盛,溫度超過最低和最高溫度時,即可抑制其生長。糧堆溫度從-10℃到70℃左右都是微生物生長范圍。但溫度在20---40℃之間是大多數(shù)微生物的生長適宜溫度。
我國中緯度和高緯度地區(qū)的地下倉溫一般保持在20℃以下,濕度常年可以維持在70%以下,不論從溫度或是濕度,地下倉的環(huán)境條件都不適宜大量霉菌的生長繁殖。據(jù)報道,浙江舟山地下石洞庫,經(jīng)過2年對地下儲糧微生物的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6個糧種的帶菌量在地下儲藏期間都呈減少趨勢,而地上儲糧的儲糧微生物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長(見表7-7)。
表7-7 C307地下倉與地面?zhèn)}儲糧帶菌量(萬個/克)
霉菌名稱 | 孢子萌發(fā)最低AW | 霉菌名稱 | 孢子萌發(fā)最低AW |
薛氏曲霉 | 0.65--0.73 | 黃青霉 | 0.79 |
匍匐曲霉 | 0.71 | 桔青霉 | 0.8 |
阿姆斯特丹曲霉 | 0.7 | 圓弧青霉 | 0.81 |
赤曲霉 | 0.7 | 癭青霉 | 0.8 |
局限曲霉 | 0.75 | 常見青霉 | 0.81 |
白曲霉 | 0.72--0.75 | 小刺青霉 | 0.8 |
米色曲霉 | 0.76--0.78 | 鮮綠青霉 | 0.81 |
溜曲霉 | 0.78 | 擴(kuò)展青霉 | 0.83 |
黃曲霉 | 0.78 | 島青霉 | 0.83 |
土生曲霉 | 0.78 | 軟毛青霉 | 0.81 |
黑曲霉 | 0.77 | 展青霉 | 0.81 |
構(gòu)巢曲霉 | 0.78 | 細(xì)交鏈孢霉 | 0.94 |
總狀曲霉 | 0.88 | 臘葉芽枝霉 | 0.95 |
黑根霉 | 0.9---0.92 |
地下儲糧的主要菌相有:黃曲霉、白曲霉、灰綠曲霉、黑曲霉、長孺孢霉;次要的有:禾黑芽枝霉、雜色曲霉、土曲霉、小孢毛霉、構(gòu)巢曲霉、鐮刀菌、文氏曲霉、煙曲霉、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