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生物化學(安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糧生化)4月17日公告稱,今年該公司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補助標準的財政補貼將大幅下降。
近年來,由于玉米深加工消費量逐年上升,國內玉米供求矛盾加劇,有關玉米深加工產業(yè)的限制措施不斷出臺。
補助標準縮減大半
中糧生化控股股東為央企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持有該公司20.74%的股份,最主要的業(yè)務是燃料乙醇類產品生產。
根據中糧生化17日發(fā)布的公告,按照國家財政部的規(guī)定,該公司2012年度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補助標準為500元/噸,較2011年燃料乙醇平均補助標準1276元/噸下調了776元/噸。
中華糧網玉米分析師張智先表示,這是國家對玉米深加工企業(yè)進行調控的進一步政策延續(xù)。去年國家已經決定逐步取消乙醇生產企業(yè)的稅費優(yōu)惠政策。
去年11月17日,中糧生化發(fā)布公告稱,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fā)的《關于調整變性燃料乙醇定點生產企業(yè)稅收政策的通知》,從2011年10月1日起,以糧食為原料生產用于調配車用乙醇汽油的變性燃料乙醇,將逐步取消增值稅退稅政策,同時逐步恢復征收消費稅。至2015年1月1日起,增值稅退稅政策則完全取消,并征收5%的消費稅。
玉米供需扭轉:中國漸成進口國
張智先表示,國家連續(xù)對玉米深加工企業(yè)進行調控與當前國內玉米價格、供求發(fā)生變化有直接關聯。
據介紹,自去年年底開始,國內玉米價格經過短暫回調后再次上漲。4月16日,產區(qū)大連港三等玉米的平倉價超過2460元/噸,而去年同期的價格則為2175元/噸;銷區(qū)廣東港的價 格則為2530元/噸,也比去年同期上漲約300元/噸。
國內玉米供求也在發(fā)生變化。在過去很長時間里,國內玉米市場以供大于求為主,是世界上的主要玉米出口國。但是從2009年起,由于國內玉米減產,加上國內需求持續(xù)上升,中國從玉米出口國變?yōu)檫M口國,當年首次從國外批量進口超過100萬噸玉米,此后每年都出現玉米進口。據悉,今年1-2月份,國內進口玉米到港量已經超過70萬噸。
2011年玉米產量雖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達到1.845億噸,但是由于部分產區(qū)玉米品質下降過多,不宜用做飼料,導致玉米價格再次上漲。張智先介紹說,“除了國內對于肉蛋奶需求的增加帶動玉米飼料的需求外,玉米深加工的快速發(fā)展也是玉米消費量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根據國家2007年的規(guī)劃,作為深加工的玉米消費量應控制在玉米總量的26%以內,但是近年來這一比例一直在增加,目前已經超過30%,如果國家不加限制,這一比例會更高。”張智先表示,玉米深加工產業(yè)的發(fā)展已經產生了“與民爭糧的危險”。
油價上漲助推乙醇盈利
不過,張智先認為,雖然政策利空,但是對于經過國家批準的乙醇生產企業(yè),其生產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這些企業(yè)都是國家的定點生產企業(yè),生產的乙醇也被定點使用。”
中糧生化2011年年報顯示,該公司2011年實現主營業(yè)務收入約74億元,同比增長24.03%;實現凈利潤3.6億元,同比增長19.95%。
招商證券(微博)此前發(fā)布的研究報告指出,補貼下降短期雖有陣痛,但是從長期來看,企業(yè)如果總是依賴于政府補貼不會有太大的前途,補貼下降可以迫使企業(yè)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此外,隨著汽油價格的上漲,乙醇的盈利能力也較以往改善很多。
至于玉米的未來走勢,張智先認為,要視下游需求而定,“目前下游企業(yè)的成本壓力很大,很難接受太高的價格,消費需求被抑制,隨著天氣轉暖,農戶賣糧積極性提高,玉米價格短期有望持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