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公司與中國商飛在北京召開了精煉航空油項目研討會,雙方決定以1:1出資25億元設立節(jié)能減排技術中心。該中心將探索使用廢棄食用油(“地溝油”)提煉可持續(xù)航空生物燃料的機會,以減少民航的碳排放量。雙方將逐步識別 “地溝油”中的污染物,并確定處理、清潔的相關流程,最終使其轉化為航空燃油。
與此同時,空客也與清華大學簽署協(xié)議,雙方將合作開展環(huán)保型航空替代燃料研究,包括替代燃料原料的選定、產業(yè)鏈的建立以及商業(yè)化模式的推廣等。雙方預計于2012年下半年公布研究的首批結果,屆時將選定一些可能的替代燃料,比如“地溝油”和海藻。整個可持續(xù)性分析預計于2013年初完成。之后,雙方將就規(guī)?;a替代燃料的流程和投入商業(yè)化使用開展研究。
有統(tǒng)計顯示,中國航空業(yè)每年使用2000萬噸航油,而中國每年消耗的食用油約2900萬噸,廢棄食用油具有成為生物航油可持續(xù)原料的潛力。而據(jù)國際民用航空組織預測,至2020年,中國民航飛機加油量將達4000萬噸,其中生物航油將占總量的30%,按每噸1萬元計算,屆時中國民用航空生物航油市場總值將達到1200億元。這誘人的蛋糕吸引了眾多巨頭紛紛參與生物航油的研發(fā):去年10月,中石油、霍尼韋爾、國航與波音共同完成了國內首次航空生物燃料的試飛;今年2月9日,中石化研發(fā)的1號生物航煤也向國家民航局提交了適航申請,預計今年進行試飛。
不過,“地溝油”提煉航空油,從進程上看,并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國商飛北京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光秋介紹說,將“地溝油”煉制為生物航油的路徑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轉化為生物航油,另一種是先轉化為生物柴油再轉化為生物航油,科研人員將研究哪種方式在技術上和經濟上更可行。目前還難以確定具體時間,整個項目總體上尚處于啟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