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由丹麥氣候與能源部長Connie Hedegaard所提議的政策規(guī)定,到2020年,以糧食作為生產原料的生物燃料將占運輸燃料總量的5%,這一數字僅僅高出目前實際情況0.5%。
由于在環(huán)保人士眼中,生物柴油弊大于利,因此,他們將該政策的出臺視為環(huán)保領域的一項重大勝利。然而,歐洲生物柴油產業(yè)界的人士則將該政策視為降臨在生物柴油頭上的災難——政策將導致數以千計的工作崗位消失。
據了解,歐盟的目標為,到2020年,可再生運輸燃料的使用量將占運輸燃料總使用量的10%。但是,對生物柴油的爭議卻與日俱增——這種從油菜、棕櫚等油料作物中提取出的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甚至比其所替代的傳統柴油還要高。除此之外,生產生物柴油還會導致糧食價格上漲以及森林資源遭破壞。
Hedegaard表示:“從道德上來說,我們不能建立一個危害環(huán)境和糧食安全的產業(yè)。因為糧食安全是21世紀最大的挑戰(zhàn)。”
她同時表示,不會關停已經存在的生物柴油企業(yè),它們可以繼續(xù)生產。
不過,今后更多的鼓勵措施將只會針對以城市或農村廢棄物為生產原料的第二、三代運輸燃料。同時,對生物柴油的支持政策將于2020年全部結束。
盡管上述第二、三代運輸燃料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但Hedegaard表示,此次政策的變化將給市場帶來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
“這將阻止生物柴油——這種不可持續(xù)燃料的蔓延。”運輸與環(huán)境組織負責人Nusa Urbancic說,“盡管幾經推遲,歐盟氣候委員會終于開始嚴肅對待生物柴油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這真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
但是,歐洲生物柴油委員會聲稱,該政策變化可能導致“災難性”的結果——終結一個年產值達100億歐元的產業(yè)。
Fediol貿易集團主席Alain Brinon表示,“該變化是歐盟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的一個轉折點,將打擊可再生能源供給鏈中的投資者”。
“雖然生物柴油非常重要,但它對環(huán)境并不友好,所以如果將其使用量定在10%,是十分荒謬的。”Hedegaard說,“我們必須正確制定優(yōu)先發(fā)展的項目。”
該政策的另一項變動是今后將計算由生物柴油所造成的間接碳排放量,例如森林砍伐、泥炭地污染以及土地清理所造成的碳排放量增加。
環(huán)保人士將這些間接影響統稱為“間接土地利用所造成的變化”。
一項由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所作的研究顯示,如果除去上述影響,相對于化石燃料,歐盟目前的生物柴油政策預計僅能減少4%的碳排放量,并且還有30%的幾率造成實際碳排放量的增加。該研究的參與者之一,Chris Malins補充說,如果直接用植物油來生產生物柴油,其過程可能比生產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還要多。
運輸與環(huán)境組織聲稱,如果不將“間接土地利用所造成的變化”計算在內,相當于到2020年歐盟增加了1400萬到2900萬輛汽車。
不過,歐洲生物柴油產業(yè)界并不認可該結果。業(yè)內人士指出,“尚有數據需要被確認”。
對此,Hedegaard表示,“他們總說需要更多的數據與信息,但我認為,我們已經作了足夠多的研究,政策也是在有效信息基礎上制定的。而且,從2007年起,人們就意識到了‘間接土地利用所造成的變化’對環(huán)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