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離心機的結構及操作
管式離心機具有一個細長而高速旋轉的轉鼓。加長轉鼓長度的目的在于增加物料在轉鼓內的停留時間。這類離心機分兩種,一種是GF型,用于處理乳濁液而進行液一液分離操作,另一種是GQ型,用于處理懸浮液而進行液一固分離的澄清操作。用于液一液分離操作是連續(xù)的.而用干澄清操作是間歇的。澄清操作時沉積在轉鼓壁上的沉渣由人工排除。
管式離心機轉鼓直徑小,轉速高,一般為16000r/min,分離因數大,可達50000,為普通離心機的8~24倍。因此分離強度高,可用于液一液分離和微粒較小的懸浮液的澄清。 表2為GF-105型和GF-150型管式離心機的技術規(guī)格。 二、管式離心機的結構及操作(續(xù))
離心機的轉鼓由三部分組成(見圖6),頂蓋、帶空心軸的底蓋和管狀轉筒。在固定的機殼2內裝有管狀轉鼓4。通常轉鼓懸掛于離心機上端的撓性驅動軸7上,下部由底蓋形成中空軸并置于機殼底部的導向軸襯內心機的外殼是轉鼓的保護罩,同時又是機架的一部分,其下部有進料口。上部兩側有重液相和輕液相出口。用于澄清操作的GQ型離心機的頂蓋只有一個液相出口,其他結構與GF型相同(即把GF型的重液相出口堵塞,便可用于澄清操作)。
操作時,待處理的物料在一定壓力(3×104 Pa左右)下由進料管經底部空心軸進入鼓底,靠圓形折轉擋板1分布于鼓的四周。為使液體不脫離鼓壁,在鼓內設有十字形擋板3,液體在鼓內由擋板被加速到轉鼓速度,在離心力場下,浮濁液(或懸浮液)沿軸向上流動的過程中被分層成輕液相和重液相(或液相和固相)。并通過上方環(huán)狀溢流口排出。改變轉鼓上瑞環(huán)狀隔盤8的內徑可調節(jié)重液相和輕液相的分層界面。處理懸浮液時,可將管式離心機的重液口關閉,只留有中央輕液溢流口,則固體在離心力場下沉積干鼓壁上,達到一定.數量后,停機以人工清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