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用途的高硬脂酸油除了一些熱帶植物外,絕大多數(shù)含油種子中只有微量的硬脂酸。通過傳統(tǒng)的作物選育和化學(xué)突變的方法,已經(jīng)培育出一些高硬脂酸含量的油料作物,如大豆(Graefetal.,1985)和向日葵(Fernandez-Moyaetal.,2002)。高硬脂酸Canola油菜油和棉花籽油是通過基因工程獲得的。高硬脂酸的Canola油菜油是第一批含有修飾脂肪酸成分的轉(zhuǎn)基因油料種子,運用了反義抑制技術(shù)使△9脂酰-ACP脫氫酶基因發(fā)生后轉(zhuǎn)錄基因沉默,使轉(zhuǎn)基因菜籽油中硬脂酸的含量從原來的20%上升到30%~40%,同時亞油酸的含量也增加2倍(Knutzonetal.,1992)。
植物油常常通過氫化作用使其從液態(tài)轉(zhuǎn)化為固態(tài)脂,用來制造植物奶油和一些使糕餅松脆的油類。然而這種氫化作用往往會產(chǎn)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及飽和脂肪酸。由于反式脂肪酸對身體健康有不利影響,通過植物油氫化而制造的植物奶油目前已不再被認(rèn)為是有益的食品來取代牛羊脂和黃油等(Sebedioetal.,1994;FernanezandJuan,1995)。硬脂酸與其他飽和脂肪酸不同,不會增加人體膽固醇含量(Huetal.,1997)。
通過RNA干涉讓棉花△9脂酰-ACP脫氫酶基因沉默,使轉(zhuǎn)基因棉花植株中的硬脂酸含量從正常的2%上升到40%(Liuetal.,2002a),同時還伴隨著棉籽油中其他3種主要脂肪酸即棕櫚酸、油酸和亞油酸的減少。除了△9脂酰-ACP脫氫酶外,一些其他的酶也對硬脂酸在質(zhì)體中的合成以及合并到TAG中起到一定作用。如從倒捻子(Garciniamangostana)分離的油酸?;セ富騀atA的過量表達使得Canola油菜籽中硬脂酸的含量從正常的2%上升到22%(HawkinsandKridl,1998)。
澳大利亞CSIRO的Liu等(2002a)在高硬脂酸和高油酸棉花品系的雜交組合中,篩選出了一些近似于可可油成分的株系。但由于棕櫚酸的意外降低,這些特殊棉籽油的熔點比可可油要低一些(Liuetal.,2002a)。隨著基因工程創(chuàng)造植物新油脂的不斷研究,在高油酸/高硬脂酸形成背景下增加棕櫚酸成分以替代昂貴的可可油也將變?yōu)楝F(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