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倉房和設備
倉房為高陵縣糧食局巖王糧庫6號、8號地下倉,倉房尺寸均為下底直徑11 m,上底直徑16 m,糧堆高11 m,儲糧品種為2009年生產(chǎn)的小麥,數(shù)量分別為1284 t、1241 t。采用4-72-12型離心風機,單臺風機功率4 kW,各倉房均設1臺。2棟地下倉通風網(wǎng)管為地上籠。6號倉采用間歇式通風方式,8號倉采用連續(xù)通風方式。通風前各倉糧溫情況見表1。
二、試驗方式
高陵縣糧食局巖王糧庫位于中溫干燥地區(qū)。根據(jù)氣象條件顯示,在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份為機械通風降溫最佳時機。2009年12月,分別在6號、8號地下倉各安裝1臺離心風機,分別采用間歇式通風和連續(xù)通風方式進行比較。通風過程,嚴格按照《儲糧機械通風技術規(guī)程》[2]有關規(guī)定操作,在溫濕度符合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大氣溫度低于倉內(nèi)平均溫度8℃以上時開機通風,間歇通風溫度低于4℃以下停止通風。經(jīng)過通風后,各倉最高糧溫降到15℃以下且平均降溫幅度相同后,停止通風,并對6號、8號倉降溫情況、通風效果時間、總功耗、單位能耗進行比較。
三、通風情況
6號地下倉從2009年12月14日開始,至2010年1月18日結束,累計通風時間183 h;8號地下倉從2009年12月28日開始,至2010年元月4日結束,累計通風時間172 h。通風期間,大氣溫度由8℃左右至漸降低至0℃左右。通風后各倉糧食溫度情況見表2。
通過對兩棟地下倉分別進行間歇性通風和連續(xù)通風降溫,糧堆溫度梯度≤1℃糧層厚度,糧堆水分梯度≤0.3水分/m糧層厚度,都達到了機械通風要求,其能耗見表3.6、8號地下倉分別用電732kW.h,172 kW.h,按用電每千瓦時0.6元計算,6號地下倉通風費用440元,糧溫每降1的通風成本為0.054元/t,而8號地下倉通風費用331元,單位能耗0.069 kW.h/℃T,糧溫每降1℃通風成本為0.045元/t。
通過試驗,可以認為連續(xù)通風方式在地下倉機械通風中比間歇式通風方式有許多優(yōu)點。一是解決通風期糧食結露問題。間歇式通風在條件控制不當時容易產(chǎn)生糧食結露現(xiàn)象,特別是對地下倉進行機械通風時,在外界溫度過低而糧溫、糧層較高,阻力大時,風通過糧堆的時間加長,風力減弱,糧堆中下層糧食水分、溫度隨風向上轉移,如果停止通風,向糧堆上部轉移的水分、溫度就會停留在糧堆中的某一層,且形成水分凝結,被糧食吸收,一但被吸收,水分很難降低,導致水分增加,加之糧堆內(nèi)溫差較大,極易形成糧堆結露。
而采用連續(xù)通風方式,能夠很好的解決間歇式通風中糧食結露問題。因為連續(xù)通風,糧堆中的氣體始終是向上流通,排向倉外,所以,糧堆中的水分、溫度很難停留在任何一個層面,消除了糧堆結露問題;二是通過比較,連續(xù)式通風能耗降低,且糧溫下降較快,通過通風,糧溫降低到20℃以下后,糧堆中的害蟲很難繁衍,抑制了害蟲的活動,降低了藥物熏蒸的使用機率,減少了藥物熏蒸后有毒氣體的排放量,達到減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