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冷卻機降溫儲糧是給糧堆創(chuàng)造低溫的儲糧環(huán)境,從而降低糧堆呼吸強度,抑制害蟲和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減少糧食損失,延緩品質劣變,從而降低糧堆呼吸強度,達到安全儲存和保鮮目的,它是高大平房倉科學保糧的有效方法。而采用回風管冷卻儲糧不僅降溫效果明顯,糧食水分損失小,且單位能耗比常規(guī)冷卻低近40%,節(jié)能顯著,此方法科學有效,值得推廣應用。 |
所謂回風管冷卻是使送入糧堆沒有與糧食完全進行熱交換的冷風得到循環(huán)利用,它是根據谷冷機與倉房的配置方式,采用“一機一口”連接,回風管從倉窗接出,下端與谷冷機進風口對接,形成一個閉合的循環(huán)通風系統(tǒng),通過改變谷冷機出風口空氣溫濕度來達到降溫和保水的目的。因降溫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且降溫通常伴隨著降水,所以,送風溫濕度參數的設置應根據糧食水分和溫度變化及時修正,一般分三階段由高漸低設置出風口溫度,以免因急速降溫導致糧食快速失水,造成稻谷曝腰,影響大米生產工藝。
通過冷卻試驗,糧堆的降溫效果比較明顯,水分幾乎無丟失,能耗低,全倉糧溫由21.5℃降至16.3℃,下降5.2℃,溫度梯度符合要求,儲糧溫度達到準低溫要求。此時,做好倉房隔熱保冷工作,可確保儲糧安全度夏(糧溫回升,可進行復冷)。整個冷卻試驗共211小時,總耗電量8652kW·h,實際冷卻處理能力584.3t/(24h·臺),單位能耗0.33kW·h/(t·℃),低于高大平房倉確定能耗,節(jié)能效果好。說明谷冷機采用回風管冷卻儲糧在實踐中的可行性。
冷卻通風初始階段,應將熱氣體及時排出倉外,待倉溫低于氣溫后再將回風管與谷冷機進風口連接,進出口管路要做包裹處理,防止長時間暴露與高溫空氣發(fā)生更多的熱交換。盡量避免在炎熱和干燥天氣使用谷冷機,以免環(huán)境高溫影響冷卻機性能。準確掌握冷卻通風時機,適時調整送風溫濕度,提高冷卻效率。冷通結束后要對倉房做密閉隔熱處理,確保低溫效果。《技術規(guī)程》要求將糧溫降至12℃以下,亞熱帶地區(qū)沒有必要,否則,糧溫降得越低,能耗越大,增大儲糧成本,停機后受外溫影響,糧溫反彈快,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