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流熏蒸是"儲糧四項新技術(shù)"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它改變了我國倉庫儲糧害蟲防治的傳統(tǒng)熏蒸方法。然而,該項技術(shù)對倉房的氣密性要求較高,若倉房氣密性不好,不僅倉房內(nèi)不能較長時間維持有效的磷化氫殺蟲濃度,達不到理想的熏蒸效果,而且還有可能導(dǎo)致儲糧害蟲抗性增強和增加熏蒸成本。使用膜下環(huán)流熏蒸技術(shù)可以較好解決這個問題。 |
一、試驗材料
1、糧倉及糧食。選用一個中型倉的3個廒間18′18′4.5M進行試驗,該倉中有一機三道的通風(fēng)地槽。由于該倉不是新建的高大房式倉,其密封性能由于在倉內(nèi)糧堆表面和倉墻表面用PVC膜進行密封而得到提高。門窗等處均有密封槽,可以用PVC膜密封。003號和002號熏蒸時間分別為14天和28天,001號倉作為對照倉。儲糧為1999年進倉的稻谷,水分為11.9%,雜質(zhì)為0.6%。熏蒸前糧溫23℃,倉溫23.9℃。
2、膜下環(huán)流管。膜下環(huán)流裝置為工程塑料管,直徑11cm,用電鉆開孔,其開孔率為13.24%。按照膜下循環(huán)管道與通風(fēng)管道相錯的位置,即膜下管道安裝在兩通風(fēng)道之間,而倉四周壁的管道相連成一個環(huán)。
3、試蟲。倉內(nèi)試蟲選用兩種類型的儲糧害蟲。第一種是敏感品系,采用米象、赤擬谷盜、谷蠹三種儲糧害蟲的蛹、幼蟲和卵的混合蟲態(tài)培養(yǎng)物;第二種是抗性品系,采用米象(抗性倍數(shù) 183倍)、赤擬谷盜(抗性倍數(shù) 8倍)、谷蠹(抗性倍數(shù) 262倍)三種儲糧害蟲的蛹、幼蟲和卵的混合蟲態(tài)培養(yǎng)物。
在膜下環(huán)流管布置好之后,用扦樣器將試蟲籠(共6個塑料盒,3個裝敏感品系蟲種和試料,另外3個裝抗性品系蟲種和試料)埋入糧堆下1.4m處。蟲籠的上端連接PH3氣體檢測管口,并通到倉外。
4、鋼瓶氣。試驗用鋼瓶氣由瓦房店春林化工廠生產(chǎn),為2% PH3 、98%CO2混合氣。
二.試驗過程
1、熏蒸。在003倉使用一次性投藥熏蒸,密閉14天;002倉采用多次投藥方式熏蒸,即先使用一瓶氣進行第一次施放,以后當濃度降低到70ppm后加放PH3 CO2混合氣半瓶,直到28天;空白倉不做熏蒸。在熏蒸過程中要注意糧面PVC膜的鼓脹情況。
2、按時測定熏蒸期間的PH3濃度和糧溫。
3、檢查防治效果。
熏蒸結(jié)束后檢查糧堆中的害蟲密度,篩出的成蟲裝入培養(yǎng)室中培養(yǎng),14天后記錄死亡情況。另取回的實驗糧樣進行培養(yǎng),待42天后觀察,有無成蟲出現(xiàn)。
取出蟲籠,分出成蟲和飼料分別培養(yǎng)14天和42天,觀察有無下一代成蟲出現(xiàn)。
4、檢查熏蒸效果和殘留。
不同的熏蒸時間對于PH3在稻谷中的殘留可能會有影響。因此在熏蒸結(jié)束后, 對002和003倉的稻谷樣品取樣進行PH3殘留分析。PH3殘留量測定采用氣相色譜法。
三、結(jié)論
1、膜下熏蒸可以很好的保持環(huán)流熏蒸中PH3的濃度,并可以較長期保持有效防治濃度。以003倉為例,濃度從400ppm下降到100ppm可達14天。在普通倉房非膜下熏蒸時, 400ppm下降到100ppm僅4天。
2、兩種不同的熏蒸方式對抗性蟲種和敏感蟲種的成蟲均有100%殺蟲效果,對飼料中所有發(fā)育階段的蛹、幼蟲和卵都有很好的殺滅效果。樣品經(jīng)42天的培養(yǎng)后也未見活蟲出現(xiàn)。
3、熏蒸結(jié)束后,原糧中PH3殘留均低于國標允許衛(wèi)生標準。
4、膜下環(huán)流熏蒸可以將PH3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倉房泄漏是損失PH3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密封是PH3熏蒸是否成功的關(guān)鍵,而使用PVC糧膜覆蓋則是達到這一目的地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