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國人口仍在增長,城市化和工業(yè)化都將推動中國糧食需求呈現(xiàn)硬性增長;工業(yè)化、城市化和房地產開發(fā)占用農田耕地不可避免。到2020年,中國人均年消費糧食將達780斤,年需求糧食總量將至少在11250億斤。
其次,中國耕地、淡水等農業(yè)資源對糧食生產的約束增強,種糧效益比較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難度加大,促進糧食生產穩(wěn)步發(fā)展、保障糧食供求平衡的壓力增大。為了滿足糧食消費需求,中國今后至少糧食單產每年需提高0.7%以上,但這從技術層面講難度非常大。
第三,中國糧食供給的外購性不足。中國最重要的口糧品種大米,世界年貿易量不足3000萬噸,不到國內消費量的20%。由此決定中國糧食供給的外購性不足,利用國際市場增加糧食供給的空間有限,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中國必須依靠自己。
第四,中國糧食品種替代品有限。中國糧食需求以口糧直接消費為主,約占糧食總消費的50%,加工轉化不足45%。直接消費比例越高,替代品就越缺,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難度越大。
第五,中國糧食價格波動敏感性強。由于中國口糧直接消費比例大,替代彈性小,中國大多數(shù)普通居民對糧食價格仍會十分敏感。某一種糧食價格上漲,有可能會帶動其他農產品價格在短期內全面上漲。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xù)關注我們的官方網(wǎng)站,環(huán)球糧機網(wǎng):http://weddingmemoe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