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儲糧農戶不足3%減損依然任重道遠
來源:環(huán)球糧機網發(fā)布時間:2015-06-12 13:41:04
秋收時節(jié),在山東省平度縣,隨處可見農民在公路上晾曬糧食,來來往往的車輛從晾滿糧食的公路上駛過,留下一路塵土飛揚。
我國農村晾曬場地缺乏,農民只好把新收獲的糧食晾曬到公路上。糧食晾曬完后,或者直接把糧食賣掉,或者用塑料編織袋裝好放到家里的簡易糧倉中,每年因此造成的損失巨大。
農戶是糧食生產經營的主體,也是糧食儲藏的主體。我國每年約有5000億斤糧食階段性儲存在農戶手中。但是,由于儲藏條件差、技術水平落后、儲糧裝具簡陋、缺乏科學儲糧知識等原因,農戶儲糧造成的糧食損失率約為8%,每年儲糧損失高達400億斤,占全年糧食損失的一半以上。改善農戶儲糧條件,不僅有利于減少農戶儲糧損失,而且有利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科學儲糧年減損90萬噸
減少糧食產后損失,首要的舉措就是改變農戶儲糧方式。2007年以來,我國推行農戶科學儲糧工程,為農戶發(fā)放新型儲糧裝具,目前已累計為全國26個省份配置817萬套新型儲糧裝具,受益農戶的儲糧損失率平均下降6%,每年為這些農戶減少儲糧損失90萬噸。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三莊鎮(zhèn)大王家寨村很多農民家里安裝了彩色鋼板儲糧倉。村民王均東說,以前他家的糧食主要放在廢舊的編織袋或水泥缸里,100斤糧食有時損失達到10斤。自從安裝了科學儲糧倉,糧食基本沒有損失了。
然而,我國農戶數量龐大,全國種糧農戶有2.1億戶,已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的農戶不足3%,產后晾曬整理和儲存損失依然很大,減少農戶儲糧損失任重而道遠。
糧倉亟待升級
隨著土地規(guī)?;洜I發(fā)展和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專業(yè)大戶的興起,他們的儲糧規(guī)模越來越大。每到糧食收獲季節(jié),因為沒有良好的糧食倉儲設施,面臨的儲糧損失也不少。有的家庭農場主為了減少糧食產后損失,在新糧集中上市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不得不把糧食賣掉,嚴重影響種糧收益。
北大荒股份854農業(yè)分公司第一管理區(qū)第八作業(yè)站的丁勝利今年種植了4500畝水稻,由于氣候條件好,比去年增產將近27%。今年水稻托市收購價達到每斤1.55元,但由于現在黑龍江托市收購價格還沒有啟動,丁勝利不得不以每斤1.46元的價格把沒有用糧倉儲存的水稻全部賣掉,純收入400多萬元。如果有糧食倉儲設施存糧,等到水稻價格上漲時出售,他的種糧收益會更好。
丁勝利說,他早就想建設一個2500噸帶有烘干設備的糧庫,這至少得投資200多萬元,苦于沒有資金遲遲沒有動工。“再過兩三年,一定要建設屬于自己的糧庫,這不僅可以實現種糧效益最大化,還可以為國家減少糧食倉儲壓力。”
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鎮(zhèn)哈拉哈村達蘭家庭農場主周延武今年種植了4000畝玉米,雖然遭受嚴重干旱,但是由于洼地增產,產量仍然達到400多萬斤,比去年收益要高。他現在把玉米儲存在科學儲糧倉和自己用木桿鐵絲搭建的簡易儲糧倉里,準備年前或者年后賣掉。
周延武說,現在的科學儲糧倉倉容小,不能滿足他們這樣的種糧大戶。他希望建一個帶有烘干設備的糧庫,但是得花費幾十萬元,他希望國家能夠針對他們這樣的種糧大戶,研發(fā)大型科學儲糧倉。
迎來政策曙光
目前,像周延武這樣的家庭農場主或者種糧專業(yè)大戶,普遍面臨著糧食倉儲的難題。建一個帶有烘干設備的糧食倉儲設施,少則三四十萬元,多則幾百萬元,很多家庭農場主和種糧大戶無法承受。這就需要國家加大扶持力度,為他們提供所需的資金、技術、服務,幫助他們提高儲糧科學技術水平,減少產后損失。
現在國家明確提出,鼓勵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yè)大戶等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建設糧食倉儲設施。對于種糧大戶來說,這無疑是值得期待的。
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要擴大農戶科學儲糧工程的實施范圍,加大對農民先進儲糧技術方面的培訓力度,同時針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特點,開發(fā)研制新的大型儲糧裝具,幫助種糧大戶減少儲糧損失,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xù)關注我們的官方網站,環(huán)球糧機網:http://weddingmemoe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