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便是糧食經紀人,每到午收季,他們成為潁淮大地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論進村的道路多崎嶇,不論天氣多炎熱,哪里有糧食,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
打個電話,收糧人主動上門
6月6日上午,家住阜陽循環(huán)經濟園區(qū)魏莊社區(qū)陶莊的陶治新夫婦從收糧人張付宣手里接過賣麥的2500元錢,臉上笑開了花,對陶治新夫婦來說,到這時,午收才算真正結束。
陶治新說,過去都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現(xiàn)在農民的觀念慢慢變了,留足口糧,其余的全賣掉。
麥子收回來后,陶治新夫婦僅將麥子晾曬一天,就裝進了麻袋。第二天上午,事先聯(lián)系好的收糧人就來到家中將麥子收走了。
陶治新夫婦快60歲了,常年務農的他們養(yǎng)活了三個孩子。幾年前,還在村里蓋了兩層樓房。
“孩子在外面打工,沒時間回來收麥。”今年午收,幾乎都是他們夫妻兩人完成的。
“現(xiàn)在收麥方便,賣糧就更方便了!若在前幾年,農民還得用三輪車將糧食拉到糧站,在那排上長隊,等候賣糧?,F(xiàn)在打個電話,收糧人就上門收購了。”陶治新高興地說。
午收季,糧食經紀人最忙碌
這些變化主要得益于大量“糧食經紀人”的出現(xiàn)。事實上,這并不是一個新行業(yè),只是過去,人們把這個群體習慣性地稱為“糧販子”。
今年47歲的張付宣就是潁泉區(qū)一名糧食經紀人,從事這個行業(yè)已經十年了。由于做生意誠信,張付宣在附近十里八村贏得了較好的口碑,農戶們都愿意把糧食賣給他。
今年午收剛開始不久,張付宣就迎來了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節(jié)。由于今年午收前多陰雨天氣,因此,張付宣將收購時間向后順延了幾天,6月5日下午,他的收糧工作才真正開始。
5日晚,結束收糧已是晚上八點多。將糧食運回家中后,張付宣還要將車上用麻袋裝著的糧食一袋袋卸下來攤放,完成這項工作時,時間已到了深夜十二點。
由于,近期沒干過這么重的體力活,干完活后,張付宣感到異常疲累。但第二天早上六點鐘,張付宣就起床了,按照和農戶的約定,他當天要去阜陽循環(huán)經濟園區(qū)一帶收糧。
一百多斤的糧袋,一天要扛兩三百個
開著車子一個莊子一個莊子地收糧,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其實并不容易。
雖然農戶已將要賣的麥子裝進了麻袋,但大多裝得過滿,裝上車后很容易散開。因此,張付宣需要先將這些麥子倒進自己帶來的專用麻袋里,再將麻袋口用布條扎緊。
接下來,要把這些麥子一一過磅。張付宣用的是一臺有些破舊的電子磅秤,這臺磅秤,他已用了很多年,雖然很精準,但每年收糧前,他總要將磅秤反復校準。“做生意要講良心,自己也是農民,深知農民種糧不易,我絕不在秤上占便宜。”
過完磅,就迎來了收糧最累的環(huán)節(jié)——將麥子扛上車。剛收的麥子水分較大,每個裝滿麥子的麻袋約有120斤,像這樣的麻袋,張付宣多的時候每天約要扛上兩三百個。
附近很多賣糧戶都已是張付宣多年的合作伙伴,他們對張付宣非常信任,不少賣糧戶表示,即使沒有現(xiàn)錢,也愿意把糧食賣給他。但張付宣卻從不拖欠收糧款,過磅后,立即付錢,遇到年紀大的賣糧人,他還會多給一點。每年午收季,他都要先墊付十多萬元收糧款。
掙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
今年我市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為每市斤1.18元,當天,張付宣給出的收購價為1.07元,雖然比政府給出的價格低了1毛多錢,但很多農戶仍愿意將麥子賣給張付宣這樣的糧食經紀人。
“糧站收糧要求較高,對容重、水分、雜質都有嚴格要求,另外,還要將麥子送到糧站才能成交。賣給糧食經紀人,雖然價格低點,但能省很多事,不需要反復晾曬、去雜質,在家就能賣糧。”阜陽循環(huán)經濟園區(qū)孫莊小康村的農民王振清說。
采訪中,潁州晚報記者得知,近年來,我市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一些在外務工的農民雖然回鄉(xiāng)收麥,但也想早早賣了麥子,盡早外出務工。因此,上門收購的糧食經紀人特別受歡迎。
雖然糧食經紀人給出的價格跟政府的最低收購價有1毛錢左右的差價,但刨去各項成本,糧食經紀人每收購一斤小麥,實際只能獲得約1-3分錢的利潤。
“這1-3分錢的利潤也并不好賺。”張付宣苦笑著說,首先糧食經紀人要起早貪黑地收糧,收到糧后,還得將糧食重新晾曬、揚去雜質、剔除不完善粒等。直到將這些小麥成功賣往糧站、食品廠,才算真正賺到了這點利潤。
入行十年,糧食流通也在不斷變化
從事這個行業(yè)十年了,張付宣感受到,無論是自己的家庭,還是糧食流通都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
拿自家來說,靠糧食收購這個營生,不僅養(yǎng)活了一家人,還供出兩個大學生,家里原先的磚瓦房也早已換成了三層、幾百平米的樓房。
就糧食流通來說,他明顯感覺到,現(xiàn)在糧食流通領域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從最初的國有糧企一統(tǒng)天下,到現(xiàn)在私營企業(yè)、個體戶遍地開花,糧食經紀人也越來越正規(guī)、專業(yè),農民在家門口就能輕松將糧食賣掉。
“前幾年,從事糧食收購的糧食經紀人數(shù)量不多,不少糧食經紀人要等農戶三催四請之后才上門收購,如今不一樣了,你不收,別人很快就會去收。”張付宣說。
就農民對糧食的態(tài)度來說,雖然很多農民仍深愛著土地,但對處理糧食的態(tài)度也悄然發(fā)生著變化。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農民總喜歡將打來的糧食存放在家里;而今,留足口糧后,農民會大方地將糧食變賣成現(xiàn)錢。
讓張付宣倍感欣慰的是,近年來,農戶和糧食經紀人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互助、共贏的關系。剛入行時,張付宣發(fā)現(xiàn),部分農民會在麥里摻沙土、草種子等,而為了應對這一現(xiàn)象,部分糧食經紀人也在磅秤上做手腳。近年來,農民、糧食經紀人多不屑于再在這些地方動手腳了,真正做到了雙贏。
記者手記
其實,張付宣只是我市眾多糧食經紀人中的一員。
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我市農村糧食經紀人迅速發(fā)展,隊伍不斷擴大,經營日趨活躍,作用愈益顯現(xiàn)。
對糧食經紀人自身來說,收糧是謀生、致富的手段;對農戶來說,糧食經紀人極大地便利了農民賣糧;對糧食流通市場來說,糧食經紀人活躍了糧食流通市場,加速糧食市場流通。
跟隨糧食經紀人深入收糧一線,潁州晚報記者感受到,我市的糧食經紀人充分利用其機動靈活、能夠吃苦的優(yōu)勢,將千家萬戶的糧食源源不斷的輸送進糧庫和糧食加工企業(yè),成為溝通千家萬戶與糧食企業(yè)的橋梁。
更多相關信息,還請您繼續(xù)關注我們的官方網(wǎng)站,環(huán)球糧機網(wǎng):http://weddingmemoe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