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秋以來,七十四團先后遭受持續(xù)降雨降溫,8月20日至今,全團降雨日數(shù)高達15天,導致已成熟的小麥水分居高不下,達不到國家糧食收購標準,機車難以大面積收獲,難得遇上晴天,又趕上整個昭蘇墾區(qū)作物收獲過于集中,機力緊缺,收獲成本高、人力資源緊張等難題……這些不利因素令該團干部職工們心急如焚。
面對嚴峻的秋收形勢,該團迅速召開秋收生產(chǎn)緊急會議,要求各單位加強組織領導,增強防雨防風的憂患意識和虎口奪糧的緊迫感,集中所有的機械力量開展生產(chǎn),要應變管理,對每塊地要逐一排查,成熟一塊收一塊,抓住有利天氣,爭分奪秒,把糧食搶到手,及時、準確發(fā)布小麥收獲進度和各單位收獲機械需求信息,合理調(diào)配收獲機械作業(yè),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盡可能加快收獲進度,做到能收盡收、多收、快收。該團在加大農(nóng)機調(diào)配力度的同時,嚴把收割質(zhì)量關,在收割小麥時做到不掉穗、掉粒,割茬低而齊,減少籽粒損失,努力在不利天氣條件下把得來不易的糧食安全及時的收獲回來。
同時,該團還積極調(diào)動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全力搶收快收。機關干部全部深入到生產(chǎn)一線,落實責任,包連包戶包地塊,對職工詳細講解秋收的不利天氣形勢,動員并督促職工搶收,為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全團共出動團、科、連各級干部100余人,農(nóng)技服務人員20余人,隨時解決職工在秋收中遇到的技術、信息、機力等難題。
“關鍵時刻,還是友情戰(zhàn)勝了利益”,我這50畝小麥多虧回族大哥的機車支持。”該團四連職工余天華感慨的向筆者說。原來,一星期前,與他有著30年交情的天山鄉(xiāng)回族機車手于文學帶著一組機車來到四連搶收小麥,結(jié)果天公不作美,連日的陰雨天讓于文學只得放假休息到昭蘇縣城買配件,遇上朋友極力邀請他到地方鄉(xiāng)場收割小麥,價錢比七十四團略高,于文學想既然已經(jīng)向連隊干部職工承諾了,就要信守諾言,要不以后還怎么面對漢族好兄弟,他堅持回來幫四連收獲。
在收獲過程中,于文學的機車出了故障,急需更換203軸承,四連連長肖軍利趕緊安排人趕往昭蘇縣幫他買軸承。于文學說:“之所以選擇留下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兵團干部職工們把我們當自家人,飲食住宿都照顧的無微不至,有什么困難總是想方設法解決。”
據(jù)了解,該團今年種植小麥4.7萬畝,截至發(fā)稿,已全力搶收小麥1萬余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