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榆樹市城發(fā)鄉(xiāng)新義村,每家每戶門前的“玉米簍子”都裝滿了玉米。榆樹市糧食局副局長趙春城告訴記者,該市近年來大力推廣科學儲糧倉,近3年全市推廣4.7萬多套儲糧倉,每倉能裝1.8萬斤玉米,按照減損10%計算,每年可減少糧食損失8500萬斤。為了引導農民科學儲糧,榆樹市電視臺連續(xù)3個多月滾動播放科學儲糧的意義、方法?,F(xiàn)在榆樹市“地趴糧”基本已被消滅。
玉米實行市場化購銷后,全年均衡銷售玉米將成為常態(tài)。目前東北地區(qū)玉米購銷進展順利。黑龍江是全國第一產糧大省,去年玉米預計產量5000萬噸、商品量4000萬噸。截至1月5日,累計收購玉米1808萬噸;吉林省去年玉米預計產量3000萬噸、商品量2850萬噸。截至1月5日,累計收購玉米1033萬噸。大量糧食儲存在農戶庭院,容易產生壞糧風險。
引導農民實施科學儲糧,可以為玉米均衡銷售創(chuàng)造條件。黑龍江省糧食局局長朱玉文說,他們按預計售糧時間分類宣傳、指導農民切實做好科學儲糧,對即時銷售的,加強整理、苫蓋;對立春前銷售的,要碼趟子,做好簡易保管形態(tài);對明年夏天銷售的,要指導、幫助其建設小型儲糧倉,確保不發(fā)生霉粒和因雨雪增加水分,實現(xiàn)自然干燥。吉林省對近期不準備賣糧的農戶,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搭建簡易儲糧裝具,使庭院糧食立體儲存,實現(xiàn)離地通風,防止霉變壞糧。吉林省政府還把農戶安全儲糧和“地趴糧”專項整治納入市州糧食安全責任制績效考核指標,實行網格化管理,做到專項整治全覆蓋。
開展產后服務——
增強農民議價能力
針對農民面臨的倉儲難、賣糧難等問題,開展經營性的糧食產后服務,有利于增強市場化收儲條件下農民售糧的議價能力,有利于糧食提質進檔、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減少糧食損失浪費。
記者在東北采訪時了解到,現(xiàn)在一些國有糧庫或者國有企業(yè)積極轉變經營方式,為農戶提供玉米代烘代儲服務。中航國際糧油貿易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總經理許汝玉告訴記者,公司利用庫點、資金和渠道優(yōu)勢,為農民提供代烘代儲代銷服務。吉林省糧食局為了解決規(guī)模經營主體儲糧難問題,組織糧食企業(yè)開辦“糧食銀行”,開展代儲代烘代銷業(yè)務,目前全省有153戶企業(yè)開辦了相關業(yè)務,實現(xiàn)了糧食主產縣全覆蓋,可存糧40億斤左右。
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是目前國內大宗糧油交易的主渠道。為了解決黑龍江農民賣糧難問題,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日前在全國糧食統(tǒng)一競價交易平臺上為黑龍江種糧農民開設銷售專場,引導銷售區(qū)糧食企業(yè)與產區(qū)種糧農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及農民合作社等糧食經營主體實現(xiàn)網上購銷對接。黑龍江綏化市成為全國糧食統(tǒng)一競價交易平臺為主產區(qū)農戶開展網上賣糧的唯一試點。
綏化市是全國產糧大市,2016年預計玉米產量940萬噸左右、商品量800萬噸以上,糧食銷售壓力較大。綏化市副市長李福軍告訴記者,該市將綏化地區(qū)一定規(guī)模的種糧大戶、農業(yè)合作社直接吸收為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綏化專場會員,農戶可利用自有糧庫或者租倉,將自有糧食烘干整理后在網上掛單銷售;也可以將糧食交到地方糧食部門指定的糧食交收庫,委托其開展代烘代儲代銷,將烘干后同等質量糧食標的集并后上網銷售。“這不僅將有效緩解我市農民玉米銷售壓力,而且也為國有糧庫開拓市場贏得生存空間創(chuàng)造了條件。”李福軍說。
國家糧食局負責人日前表示,糧食產后服務應該以開展代儲存、代烘干、代質檢、代加工、代銷售“五代”業(yè)務為重點,為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提供專業(yè)化服務。要建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建設主體以國有糧食企業(yè)為主,支持農業(yè)合作社、有實力的糧食經紀人、工商資本聯(lián)合糧食企業(yè)共同建設或單獨建設。2017年將選擇一批產糧大縣開展試點,根據糧食產量、商品量、布局等情況和需要,每縣建設3至5個產后服務中心,并給予必要支持。
糧機_糧食機械_糧油機械_糧食輸送機_糧食鋼板倉_糧食烘干機_環(huán)球糧機網【weddingmemoery.com】